个体工商户是什么意思?注册流程与税收政策详解
个体工商户是指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,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或家庭。这类经营主体规模较小,通常由个人或家庭成员直接参与经营,常见于零售、餐饮、服务等行业。与公司制企业不同,个体工商户承担的是无限责任,经营者需以个人或家庭财产对债务负责。
注册流程详解
1. 名称预先核准: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交《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》,名称需包含“字号+行业特点+组织形式”(如“XX百货店”)。
2. 提交申请材料:包括经营者身份证、经营场所证明(房产证或租赁合同)、经营范围说明等。部分地区支持线上提交。
3. 领取营业执照:审核通过后,可现场或通过邮寄方式获取营业执照,通常需3-5个工作日。
4. 后续手续:根据行业要求办理税务登记(30日内)、刻章、开设银行账户等。
税收政策解析
1. 增值税:
月销售额≤10万元(季度≤30万元)免征增值税(2023年政策)。
超过起征点按1%征收率缴纳(小规模纳税人)。
2. 个人所得税:
采用“经营所得”5%-35%超额累进税率,或核定征收(税务机关按行业核定应税所得率)。
3. 其他税费:
城市维护建设税、教育费附加等按增值税税额的5%-7%缴纳(增值税免征时同步减免)。
部分行业需缴纳消费税(如珠宝零售)。
注意事项
年报义务: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需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提交年度报告。
税务合规:即使零申报也需按时完成,避免被列为异常户。
优惠政策:部分地区对特定行业(如残疾人创业)有税收减免,可咨询当地税务部门。
个体工商户注册门槛低、税负较轻,适合小本创业者。但需注意经营风险与合规要求,合理利用政策降低运营成本。建议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咨询专业机构,确保合法合规经营。